其他
陶傑【647】「善良」是什麼
閱讀往期:父親
華文網絡世界忽然流行一個詞彙,叫做「善良」。
所謂善良,在中國人社會,先不要搞錯,是指「人善被人欺,馬善被人騎」:指恭讓、柔弱、逆來順受。
至於耶教之前的古希臘,善良的定義為知識,不斷求知,亦即不斷求善。
西方文化中的善良,是指Being kind,Being good,此善有原則的堅持,不是指在恐懼中的沉默和退讓。
首先,善良不是愚昧,不是天生的逆來順受,善良是在勇於與邪惡相對的一種抉擇,而此一抉擇,於jdj文化,有道德的彰顯;於古希臘傳統,有理性的堅持。
兩者俱不是一名老好人在風雪中手持拐杖、提着一隻籃子,哭哭啼啼,復慘遭惡霸放狗咬逐。這種人,不叫做善良,只是在森林生態的食物鏈中最下游的生物。
因此你會發現,現代國人論述,對於這一切,有一種「無力感」,或覺得很「無奈」。最流行的結論,是陳述了一大堆是非之後,用「情何以堪」這句成語來作結。
這也無奈,那也無力,然後問一句情何以堪,這就是中國文人對於所謂善良的心底呼喚。他們不知道,他們的所謂善良觀,出於無力、無知、無為,可合稱為「三無主義」。其中的「無為」,又有老莊的道家精神影響,而不知道在此種環境(Context)之中,老莊的無為,只是阿Q精神的高級版。
每當社會充斥大量出於「善良」的評論,重複的嚕囌,其實是孔子說的鄉愿,唯卻以善良為包裝,亦僭竊了西方的理性,其實以全球化的大角度,或與善良與理性無緣。
不過在奇怪的言論生態裏,此等三無婆媽言論,據說已經屬於很有勇氣的清流。
所有專頁 |
【李小龍】 |